长期“精神内耗”的人,该如何拯救自己?

作者: 时间:2024-04-29 点击数:

长期“精神内耗”的人,该如何拯救自己?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发消息给朋友却很久都没得到回复“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她不回消息是不是讨厌我了?”

面对请求总不敢拒绝,事后又后悔纠结:“明明我也没空,但当时为什么就是说不出口呢?”

当你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或许,你已经陷入了“精神内耗”。


过多的思虑、情绪需要控制,自我控制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个体即处于一种内耗的状态,长期的内耗会让人感到疲惫、焦虑、痛苦甚至抑郁。

它一般会伴随着这些常见症状:

1、思虑过重:

精神内耗的人往往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胡思乱想,事情还没开始就担心它的发展会超出预期,甚至预设出灾难性的后果,给自提前制造痛苦。

2、犹豫不决:

对于精神内耗的人而言,她们的内心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拉锯战”拉锯双方一方想前进,另一方向后拉扯。

比如,当她们开始考虑做一件事,虽然有所准备,却总是被自己预设的困难绊住手脚,还没有尝试就已经感到焦虑、痛苦。

心理学认为:这是我们触发了自己的内在敌人,是一种自己攻击自己的状态

因此,这种“拉锯”最终也无法分出胜负,只会不断自我斗争,反而错失很多机会。

、自我怀疑:


陷入精神内耗的人,常常会对自己使用这几个句式:

“我值得吗?”

“我有没有做错?”

“我是不是不太适合?”


无休止的自我怀疑、内在恐慌影响着正常生活的进行,甚至严重地侵蚀着她们的内在价值和自我效能,构成了内心的低价值感。

如果你长时间出现以上的症状,那很有可能已经陷入了“精神内耗”。

undefined

耗越严重,情绪就越容易波动,做事就越拖延,甚至出现各种身体上的小毛病。当内耗得不到解决,我们的生活就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对于精神内耗者来说,有什么缓解精神内耗的好办法吗?

我们要意识到的是,我们既是精神内耗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唯一的终结者。


很多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不会按照我们的预设发展,而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改变自己的认知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思维定势会限制人们的思维认知。

即便上千年过去,互联网时代信息触手可及,思维定势对人们的影响依然没有改变。

许多人被禁锢在思维的高墙内,错失各种机会,甚至因为狭隘的认知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此,我们需要
突破局限认知,练习接纳负面情绪的能力,通过刻意练习练就“反内耗”体质,做到“知行合一”


——这便是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心理学就像一把“万能钥匙”,一旦你掌握了,便能解锁生活中各种问题。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史蒂夫·霍金所说:

“心理学就是对于人体的有效模型,而自由意志可被镶嵌其中,从此诗意栖居时间,情感抚慰人心,艺术之花绽放”

越早了解和学习心理学,对我们过好这一生是十分有利的。

 

学院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莲塘北大道1636号    邮编:330200

Copyright 2009-2015 © www.jxswkj.com.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