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现代化社会,有种几乎人人都会患的病,它发作的时候人们只想世界静止,忘记所有的催促和任务,这种病就是“拖延症”。拖延症的“持续发作”将会是种恶性循环,越拖延就越焦虑,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治愈“拖延症”也就变得愈加重要了。
有人认为拖延症就是懒,但并非如此。二者虽然外在都呈现出一种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的感觉,但事实上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拖延症:指的是回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而懒:指的是尽管有能力去行动或发挥自己的能力,但对活动或努力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拖延症与懒的区别在于目标事件是不是必须完成的。
追求尽善尽美,希望等到最佳状态或最好时机时再行动,行动一拖再拖。
目标设定模糊不清,既下不了决心,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迟迟不行动。
极易受到“诱惑”。当完成了部分工作后,便想要犒劳自己,于是打开抖音,想看两条视频解压,结果一看就是一小时。最后留给自己完成后半部分工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抗压能力极小,通过逃避问题来缓解自身的压力,认为只要放弃就不必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
极度渴望成功,又害怕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与后果,所以不愿意开始。有意无意把事情拖延到不了了之,或者无力回天的地步。每当这时候心里可能会这样想:如果我努力去做,但失败了,说明我能力不够。我无法承受那儿丢人的事。所以"拖延"成为了逃避失败的工具。
"完美主义让人寸步难行",这简直是一部分完美主义的"灾难"。他们总是在大脑中幻想出一幅尽如人意的画面,但又害怕事实达不到完美的结果,所以不愿意开始。由此,陷入一种纠结:既希望做到自己设想的那样,又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样,只能一直拖延。原本应该花在行动上的时间,全都浪费在矛盾心理之中,结果什么都没做出来。
问题本身就是棘手的,解决问题又可能会带来新的痛苦。光是想一想就觉得头痛,虽然从小就被教育:要先苦后甜,延迟满足。但真的落实到行动的时候,也是真的"痛苦"。人的天性就是及时行乐,贪图一时安逸的惰性。
不论是被迫强加的任务,还是自己想做的事,都可能产生动力不足的情况。始终下不了决心,没有足够的动力马上行动。态度消极倦怠,打不起精神,想到将会遇到的困难、麻烦,就一拖再拖。
身体的本能对身体的掌控力非常强大。只要不是威胁到生存的重大事情,本能的自我根本不愿意瞎折腾去消耗能量。好逸恶劳,逃避痛苦,享受当下才符合本能的快乐原则。
没睡好,没胃口,受伤了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做事的效率&积极性。无精打采,浑浑噩噩的状态当会增加做事的难度。本来就不想做,又有了看似正当的理由,两者一拍即合。负面情绪对人有消极的影响,情绪不好也是行动的阻力。
玩手机,玩游戏,聊天等,过度地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而且要抵抗外界诱惑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会增加行动的难度。意志力和体力一样,都是有限的,消耗太大就不想再做别的事了。
也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总喜欢把最不擅长的功课/工作放到最后再做。走出舒适区,进入"辛苦的"学习区并不容易。挑战如果本身有难度、自己不擅长、从没接触过,那为了逃避麻烦,更容易选择逃避、拖延。
如果是自己心甘情愿想做的事,那还是相对比较容易开始行动的。但如果是外界强加的,尤其是被不认可、讨厌的人安排的任务,那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想要拖延。
有人认为拖延症就是懒。实际上,拖延症成因复杂,并不是一个“懒”字就能概括的,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多管齐下。
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我们需要分清轻重缓急。
这就运用到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四象限法则”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
按照该法则,我们可以把纷繁复杂的事务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衡量,将事务分为四个象限: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然后优先做重要又紧急的事。
拖延症的成因之一是面对困难任务而产生的畏惧心理。
因此,当你觉得一项任务过于庞杂、繁重的时候,要学会化整为零,降低分任务的难度,各个击破,最终也就完成了整体任务。
比如计划一年读50本书,我们可以把任务细化为每天读多少页。也可以利用手机里的App帮助我们分割任务,并通过打卡等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
当一个一个相对简单的小任务被我们拿下的时候,内心的成就感就会促使我们继续前进,不断夺取更大的胜利。
研究发现,当我们在思考完成任务的细节时,我们更容易和任务产生联结,进而促使我们完成任务。
比如,健身是很多人挂在嘴边却经常拖延的事情。究其原因,健身这个目标太过笼统,缺少可操作性。我们需要将健身这个目标任务细化为具体的可以实施的目标事件。比如,每天跑步2000米或者隔天游泳500米等。显然,比起健身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现代社会,专注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我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各种“短平快”的东西吸引,这对我们持久专注地完成任务影响很大。原本认真投入1小时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却因为缺少专注力而耗费了几倍的时间。
所以,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远离干扰源,比如把手机调成静音,关闭消息弹窗推送,不与他人聊天等。
关于拖延症,我们要做的并非责备,而是接纳。当自己战胜拖延,完成了一项工作时,告诉自己“你是可以不断进步的”,给自己正向的激励,这时你会发现,你每次的努力都能得到成效。
无论是在学业上,亦或是生活中,很多事我们都需要逼自己一把,不要让拖延毁了自己,要及时出发,勇于战胜自己内心的壁垒,最后,你一定可以看到一个不 一样的自己!